利川马它的故乡就在万里茶道的起点湖北

尤武霄
导读 提起茶马古道,很多人都会想起从云南、四川入藏的那条崎岖茶路。可是,在湖北,也有一条延绵万里,直接漠北的万里茶路,这条数百年前的茶道

提起茶马古道,很多人都会想起从云南、四川入藏的那条崎岖茶路。可是,在湖北,也有一条延绵万里,直接漠北的万里茶路,这条数百年前的茶道起自湖北,终至俄罗斯圣彼得堡,一代代的茶商用马队驮运着茶叶,越过万里关山,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追随着远去的蹄声,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当年的驮马——利川马,它的故乡,就在万里茶道的起点湖北。

利川马主产于湖北省西南山区,中心产区在利川市的文斗、黄泥塘、小河、元堡、汪营、南坪、柏杨坝、谋道等地,分布于云贵高原延伸部分的湖北省西南山区其他县市,包括恩施、建始、巴东、宜恩、咸丰、来凤、鹤峰、五峰、长阳、宜昌、秭归等市县,以及重庆市、湖北省与产区交界一带。境内地势高耸,群山重叠,山顶有较宽广的山原,山间盆地或平坝错落期间,海拔一千米以上,郁江、清江两大河流贯穿其间,水资源丰富。利川马具有耐粗饲和抗病力强的特点,山区、丘陵、平原都能做驮、挽、乘用,具有良好的爬山和驮运能力。

利川马历史悠久,据《利川县志·明史土司武备》记载,有“马兵、战马、守马等三种”,可见,1369~1644年养马业在利川一带的生产、生活和方面均占重要地位。同时,也说明利川马在产区至少已有600年饲养历史,其来源与古代的“蜀马”有关。

利川马的形成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有关。利川马长期生活在高寒多雨山区,这里地形复杂,多陡坡险路,草地起伏不平,野生牧草甚多,群众养马素有放牧的习惯。冬春牧草不足时,以稻草、豆秸等补充,辅以杂粮,饲养管理较粗放,形成了利川马个体小、四肢健壮、蹄质坚实、行动敏捷,适应山地生活和使役的体型结构及抗寒、耐湿、耐粗饲等特点。利川马在产区作为驮、挽、乘骑用,是当地山区人民重要的畜力和经济来源之一。养马投资少、商品价值高、销路好,利川历来是湖北商品马的繁殖基地。马的质量优劣不同,其价格悬殊大,因而刺激了群众注意马的选种选配,形成一套传统的选育方法,如对种马要求头大、额宽、鼻孔大、上下唇齐、蹄坚圆正等,促进了利川马品种的形成。

利川马体型短小精悍,体质结实干燥,悍威中等,被毛不粗密。平均身高公马128.20±1.20cm,母马123.90±8.50cm。头方正,多直头,稍嫌重。眼与鼻孔较大,耳短小、直立。颈长中等,多斜颈。鬐甲略高于尻,胸部发育正常,肋拱圆适度,背腰短评,腹稍大。尻斜而短,尾础较低,臀肌不丰满。肩短而立,前肢正直,后肢肢势略呈外弧和刀状。关节强大,肌腱明显,系较短,蹄质坚实。鬃、鬣、尾毛较多而长。毛色多为骝毛、栗毛、青毛、黑毛,其他,其他毛色较少。

利川马作为华中地区的地方品种,具有良好的爬山和驮运能力,亦可挽、乘。历史上外销较多,为山区人民重要的役畜和经济来源。随着湖北地区茶叶的集中外销,利川马背负着沉重的驮框,在历史上踏出了连通中蒙俄的万里茶道。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