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剑是一种贵族运动让你你的姿态更优雅气质更高贵

桑梁顺
导读 击剑是一种贵族运动,当训练者穿上白色的击剑服,戴上黑色的头盔,潇洒的手持长剑傲然而立的时候,一种自信的气质油然而生,因此,击剑不仅

击剑是一种贵族运动,当训练者穿上白色的击剑服,戴上黑色的头盔,潇洒的手持长剑傲然而立的时候,一种自信的气质油然而生,因此,击剑不仅是一种锻炼体能和防身技能的体育项目,同时还可以使训练者从内在气质上发生改变,使你的姿态更优雅,气质更高贵。

远古时代,剑是同野兽进行搏斗和猎食所使用的工具。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剑由最初的石制、骨制发展到青铜制、铁制,最后到钢制,并作为战争的武器,逐步走上历史舞台。

剑术有三千多年历史,从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1190年的古埃及。击剑在古埃及、中国、希腊、罗马、阿拉伯等国家十分盛行。公元前11世纪,古希腊出现击剑课,并有剑师讲课。有关古老的击剑形式,在希腊、埃及等国家中的一些历史建筑和纪念碑上都可见到关于击剑的浮雕。

中世纪的欧洲,击剑、骑马、游泳、打猎、下棋、吟诗和投枪,被列为骑士七种高尚运动。为了研究和推动击剑技术发展,欧洲各国纷纷成立击剑行会(协会和学校)。 西班牙被认为是现代击剑运动的摇篮,第一本击剑书籍就由两位西班牙教练编著。击剑是在中世纪的欧洲成为一项体育运动的。法国、、俄罗斯、德国、匈牙利是不同时期的击剑强国,引领世界击剑运动的潮流,各自代表一个古典流派,其基本技术动作和战术打法风格都有明显的差异。欧洲中世纪时,剑是贵族、骑士随身必备的武器。

14世纪在西班牙、法国和出现了一个令人炫目的骑士阶层,他们以精湛的剑术纵横天下,此后各国贵族纷纷效仿,一时成为上流社会趋之若鹜的时尚,以至于发展到贵族之间解决纠纷,动辄拔剑相向,一剑定生死。1588年到1601年,法国决斗“成灾”。十多年里巴黎就有8000名贵族、绅士在决斗中毙命。剑客一言不和便以决斗定胜负。“我们去郊外吧”,成为人们最熟悉不过的挑战语言。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宰相黎塞留为此发出禁令不许决斗,直至1627年甚至将一位公爵处决,也仍然未能平息“决斗热”。

面罩一旦触剑立即连通电路显示中剑。但新面罩正面的透明部分为不导电材料,所以不知不觉间加大了运动员们得分的难度。但是在国际剑联看来为满足人们的爱好和需要,又不至于伤害生命,一种剑身较短并呈四棱形,剑尖用皮条包扎的新型剑被设计出来,受到普遍欢迎,这便是现在花剑的雏形。从此,在欧洲的习武厅、击剑厅及专业学校里,花剑的击剑方式逐渐形成并日趋完善。

■面罩让击剑告别暴力现代击剑运动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

当时的法律规定骑士必须身穿浮花织锦的外衣和斗篷,下穿马裤和长统袜才能进行击剑,尤其当巴黎六名资格最老的剑师被册封为世袭贵族之后,击剑成为了当时最时尚的一种活动。然而,这项高贵的运动却一直没有摆脱暴力的阴影。和德国都声称他们是剑运动的起源国。实际上,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对当时法国的击剑服装和器具作了统一的规定,并将巴黎资格最老的6名剑术师封为世袭贵族,由此开法国剑术流派之先河,击剑作为一种体育竞技项目粗具雏形。

1570年法国的亨利(Henri De Saint-Didier)为这项运动制定了正式规则,从此,击剑以规范的形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击剑运动真正得到全面发展是在法国亨利三世和亨利四世时期。

1776年,法国著名击剑大师拉.布瓦西埃发明了面罩,这一发明使击剑运动进一步走上了高雅道路。人们戴上面罩、手套,穿上击剑服,就可以安全地进行一连串的攻防交锋。面罩的问世是击剑运动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法国成为当时欧洲击剑运动的发展中心。

1885年开始,热衷于决斗的绅士和贵族在习武厅练习时,使用三棱形剑,交锋不限部位,这就是延续至今的重剑。18世纪末,匈牙利人对东方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早期骑兵弯型短刀进行改革,于剑柄上装配了一个象弯月形的护手盘,击剑时起到保护手指的作用。后来,击剑大师朱赛普.拉达叶利将它进一步改进,使它能在击剑运动和决斗中使用,并根据骑兵作战特点,规定有效部位为腰带以上,这便成为现代佩剑的前身。

19世纪初,在法国击剑权威拉夫热耳倡议下,花、重、佩三种剑的重量再加以减轻,同时对一些技术原理及战术意义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在一些欧洲国家经常开展竞赛活动。击剑运动由此逐渐成为国际性的体育竞赛项目,并最早成为奥林匹克大家庭中的一员。是少数几个在每届奥运都列为比赛项目的运动。

金属面罩的问世堪称击剑运动史上的里程碑,但是普通轻细金属丝的材质仍然略显粗糙,以至于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1982年击剑世界锦标赛中,苏联花剑冠军斯米尔洛夫不幸被击穿面罩当场,引起人们对防护面罩安全性能的进一步关注。后期的击剑面罩由直径小于1毫米的高强度轻质钢丝制成,总重量不超过2公斤,网眼小于2.1毫米,能够抗击160公斤压力不变形。另外相连的布质护颈要下伸到锁骨,以保证运动员头颈部的安全。但是这一层铁纱不仅遮挡光线影响运动员的视觉,而且使得本该潇洒飘逸的剑客在观众眼中就像两个笨头笨脑的音箱。“铁幕时代”的击剑运动少了点眼神的交锋,却多了几分神秘感。

■透明面罩让恐惧扑面而来从2002年起,国际剑联推荐使用透明面罩。

其主要表面和旧面罩一样仍为金属网状,只是眼鼻部位改用了像玻璃一样透明而坚固的聚碳酸酯材料。虽然改善了采光效果,但是非平面的透明材料容易使运动员的视觉发生偏差,而且透明部分在选手呼气时会产生雾气阻碍视线。另外,在佩剑比赛中头部属于有效部位,完全由金属网覆盖的旧,透明面罩能让人们在电视转播中清楚看到运动员的面部表情,尤其是当剑刺来时那种恐惧扑面而来的效果使得运动员们比以前更人性化。而且新面罩在中剑后还会亮起前额的小灯,这样就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

击剑手套多为羊皮所制,手掌布满了细格以达到防滑的效果。同时由于比赛中剑尖过热,戴上手套还可以防止被对手的剑刺中导致受伤。在今年重剑南京站的比赛中,我国选手李娜就曾因为没有戴手套,手指被对手的剑戳伤。白色“防弹衣”

击剑服为白色三件套(上衣、裤子、防护背心),均由防弹材料制成保证安全,可以抗80公斤的冲击力。除此之外,运动员还要穿上防刺背心,女子运动员在上衣内还要穿一件由金属或其他硬质材料制成的护胸。此外,花剑和佩剑运动员最外层还要穿一件为有效部位的金属衣。金属剑道

现在的击剑比赛一般都是在一条长14米、宽1.5~2.5米、高10~50厘米的剑道上进行的。剑道必须由金属、金属网或导电的材料制成,两端之间的电阻不能大于5欧姆。在比赛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队员们的剑有意无意地刺在剑道上,但是由于金属地面和剑内地线相接,因此裁判器不会发生反应。本届奥运会剑道为铝合金制成,专门从法国进口。除了具有韧性、防滑的优点外,它们较雅典奥运会的剑道每米轻15公斤,只有20公斤(每米)重。运动员在上面训练和比赛时移动步伐会更加轻盈,而剑道的拆卸安装也更方便。正式比赛时,观众也不会被剑道上的反光所困扰,可以专心享受观赛乐趣。击剑鞋

击剑鞋是专门为承受击剑运动中巨大冲击力而设计的,它的扁平外跟为击剑选手在做前进、后退和突刺动作时提供稳定性。现在最新式的击剑鞋后跟背面增加了一块泡绵,以适应击剑选手连续不断的步法动作。与鞋底连接的鞋帮可以防止磨损,同时减轻了运动鞋的总体重量。“长尾巴”渐渐消失

尽管拖线盘能够让电缆随着运动员的进退而伸缩,但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毕竟会碍手碍脚,至少来自身后的拖累会让运动员在竞赛中分心。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这条“尾巴”开始消失。在佩剑比赛中,选手只需在身后佩戴一个香烟盒大小的发射器,就能将无线信号传输到裁判台,这一技术已经延伸到花剑比赛中。1934年布达佩斯举行的欧洲锦标赛上,重剑比赛首次采用电子计分;1955年罗马世界击剑锦标赛和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上,花剑比赛的电子裁判系统正式登场;而佩剑的电子计分直到1985年法国世界杯赛才姗姗来迟。

花剑、重剑、佩剑比赛虽然电子计分系统的设计各有差异,但基本原理是一样的。运动员的剑内有三根电线,相当于火线、零线和地线,通过手线、身后电缆、拖线盘,和裁判器之间连接成一个电流回路。每当一方以足够的压力刺中另一方有效部位时,裁判器就以信号通知裁判员。这套装置可以帮助裁判员进行分析判决。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苏联选手奥尼申科在五项全能的重剑比赛中私下将自己的剑进行“线路改装”,只要用小指按动剑柄上的“机关”便能随心所欲遥控计分台,成为奥运击剑史上最大的笑话。不过今天的电子计分系统经过多次改善,避免了此类情况的再度发生。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