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术是一门感觉的艺术感觉是人和马之间最根本的联系

季顺翠
导读 骑术是一门感觉的艺术,感觉是人和马之间最根本的联系。经过常年累月训练,好骑手在技术和知识上大致可以接近,但感觉上的差异却拉开了骑术

骑术是一门感觉的艺术,感觉是人和马之间最根本的联系。经过常年累月训练,好骑手在技术和知识上大致可以接近,但感觉上的差异却拉开了骑术水平的高低。

超级骑手会把他们的感觉教给马,让马一步步成为熟马,好马,顶级马。普通骑手自身的感觉不够,他们练不出顶级马,要体会顶级马只能花钱去买,时间久了,如果自己的感觉依然不够强,那么马的感觉也会逐渐失去,甚至染上不好的感觉,于是还要请好骑手来给马恢复感觉,如果马的感觉被破环的严重而无法恢复,就只有再去买马,用钱买回感觉。

现代技术足够发达,但骑术这个行业,是电脑和机器绝对替代不了骑手的,感觉的传授要靠人,靠好骑手。所以,骑手的一生都在追求感觉,这种感觉是保值的。

德国骑手崇尚感觉,他们认为感觉是天生的,是很难“教”的,只能意会无法言传。比如马库斯·埃宁,他骑出的每匹马,哪怕是四五岁的年轻马,外人也会被那种美所震慑。但他的这种感觉,就连跟他朝夕相处的弟弟约翰·尼斯也学不来。所以,碰到某种骑术现象时,德国教练总会有万能答案:这属于感觉方面的事,语言是无法表达清楚的。

感觉要靠“悟”,悟不到,悟不出时,别人可以启发,关键是可以利用准确的比喻,先让人有所“神会”,再有一匹有感觉的马,还要在这匹马出感觉的时候,让人骑上去,感觉一下就抓住了。感觉一旦拥有,就是属于自己的了。这只是一种或几种感觉,而骑马的感觉是一层层的,上了一层之后又看见更高的一层。

青少年大多是在马背上学的感觉,他们身体协调,由感性直接抓住感觉;成年人在这方面则另有优势,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处事道理都是比喻的载体,他们在马下就可以练感觉,女性最有优势,因为女性具有独特的第六感,所以经常会看到女骑手以“不合理”的骑法,击败功力强大的男骑手。

感觉必须通过训练予以强化,强化的实质就是传递感觉。传递首先要准确,马要准确领会骑手的感觉,在高级竞技上,感觉的传递要近乎绝对的准确,才会有人马的安全;此外,还要强化传递的速度,马要在瞬间理解骑手的意图,这是完成复杂路线的前提。凯撒常说:“必须要练到这个状态,我一动念,它(马)就反应。“

优秀的障碍马有着强烈的向前的欲望,在赛场上骑手要适时发出“稳一点”、“紧一些”的感觉,高手的这种感觉可以使马的跑步态势瞬间由极限向前转入沉稳坚定地向前,转换是不破坏节奏的,越是高手就越是“无极变速”一般,但最重要的仍是保持向前,坚定地向前。

向前是为了这一运动的最高战斗原则——超越;最好的马,也可能会在奇形怪色的障碍面前胆怯,那是路线师的精心预设。此时,只有感觉,瞬间发出的强大的向前的感觉,裹挟着超越一切铜墙铁壁的感觉,使马立时恢复自信,坚决地完成超越。

感觉的传递是双向的,其实马在瞬间就能知道骑手的感觉。当一个“弱”骑手,面对超出能力的障碍,心中若出现了“虚”的感觉和对马的不信任感,往往会造成跳跃失败。

业余骑手在初级阶段,这种不好的感觉必须要尽最大努力去克服,因为这种恶感会留在骑手的记忆里,以后跳大障碍时可能会复发,另外它也会留存在马的记忆中,若多次发生这种事故,马的头脑就会“虚”了,其危害程度远远大于肢体上的病患,如果严重,往往会导致马的运动生涯的结束。

所以,学习骑术要脚踏实地步步为营,任何急功近利甚至拔苗助长的做法都是害人害马。归根结底,马是神赐,它不趋于社会的任何功利价值。马凭的是感觉,人先自正,方能御马。

感觉是骑术的高层面,需要时间的磨砺,要下狠功夫。真正的骑手以信念追求其中,这就是他们的生命。当这些因素汇聚一身时,就能产生骑手的精神。这精神是超越感觉、统领感觉,这精神是最强大的力量。

顶级骑手也不一定能发挥出全部的感觉,但他们能将这种精神发挥到极致,即便是在绝境中依然能守住的是精神,骑术精神让人马奋勇前行,它是人马藉以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学习骑术,应当从感觉入手,渐入佳境守住精神。

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